- 【品牌】
丽科分
- 【类型】
处方药
- 【医保】
医保乙类
- 【外用药】
否
- 【有效期】
暂定24个月
- 【国家/地区】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阿昔洛韦能通过胎盘,孕妇用药需权衡利弊。
阿昔洛韦在乳汁中的浓度为血药浓度的0.6~4.1倍,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 【药物过量】
本药过量可引起阿昔洛韦肾小管积聚。对急性肾衰或无尿的患者,血液透析可有效将阿昔洛韦清除。
- 【药物毒理】
伐昔洛韦是一特异性疱疹病毒抑制剂,为阿昔洛韦(嘌呤核苷类似物)的L-缬氨酸酯。伐昔洛韦在体内可能是通过伐昔洛韦水解酶迅速并几乎完全转化为阿昔洛韦和缬氨酸。阿昔洛韦在体外具有抑制单纯疱疹病毒(HSV)I型和II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巨细胞病毒(CMV)、Epstein-Barr病毒(EBV)和人类疱疹病毒6(HHV-6)的作用。
当阿昔洛韦经磷酸化形成有活性的三磷酸盐形式后,能够抑制疱疹病毒DNA的合成。磷酸化的第一步需要病毒特异性酶的活性。对HSV,vzv和EBV,该酶为病毒胸苷激酶(TK),它仅存在于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内。巨细胞病毒磷酸化的选择性,至少部分是通过磷酸转移酶基因产物UL97来实现。因此,阿昔洛韦的选择性与病毒的特异性酶的活化有关。进一步磷酸化过程是通过细胞激酶来完成(从单磷酸盐转化为三磷酸盐)。阿昔洛韦三磷酸盐完全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并掺入到DNA链中导致强制性链中止,中断DNA合成,从而阻止病毒复制。
对单独接受阿昔洛韦治疗或预防患者的大量临床监测表明,在免疫功能健全的患者中罕见病毒对阿昔洛韦的敏感性降低,这种情况仅在严重免疫抑制的病人,如实体器官和骨髓移植患者、病人接受抗肿瘤化疗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偶见。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伐昔洛韦的Ames试验、人淋巴细胞体外细胞遗传学试验、大鼠细胞遗传学试验和未代谢活化条件下的小鼠淋巴瘤细胞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而有代谢活化的小鼠淋巴瘤细胞试验中伐昔洛韦出现轻微致突变性。
- 【药理作用】
- 【药代动力学】
文献资料:本药口服后迅速吸收转化为阿昔洛韦,血中阿昔洛韦达峰时间为0.88~1.75小时。口服生物利用度为67±13%,是阿昔洛韦的3~5倍。本药进入体内后可分布至多种组织中,其中胃、小肠、肾、肝、淋巴结和皮肤组织中浓度最高,脑组织中的浓度最低。本药在体内全部转化为阿昔洛韦,代谢物主要从尿中排除,其中阿昔洛韦占46%~59%,8-羟基-9-鸟嘌吟占25%~30%,9-羟基甲氧基鸟嘌呤占11%-12%,阿昔洛韦原形为单相消除,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2.86±0.39小时。